颈部穴位主要包括风池穴、天柱穴、大椎穴、肩井穴以及天牖穴等。这些穴位在中医理论中常用于缓解颈部不适及相关症状,具体位置和功效需根据个体情况选择应用。
1、风池穴
位于后颈部发际线两侧的凹陷处,枕骨下缘与胸锁乳突肌上端之间的位置。该穴位常用于缓解头痛、眩晕、颈椎病以及感冒引起的鼻塞。针刺或按摩此穴可疏通头部气血循环,改善颈部肌肉紧张。
2、天柱穴
在颈部后发际正中线旁开约1.3寸处,斜方肌外缘凹陷中。此穴主治肩颈僵硬、落枕、头痛及目赤肿痛。适度按压可放松颈后肌群,缓解因长时间低头导致的颈部劳损。
3、大椎穴
位于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即低头时颈部最突出的椎骨下方。作为督脉要穴,常用于治疗发热、咳嗽、颈椎病及肩背疼痛。艾灸或刮痧此穴可提升阳气,改善颈背部寒凉感。
4、肩井穴
处于肩部中央,大椎穴与肩峰连线的中点。该穴位对肩颈疼痛、手臂麻木、乳腺炎有显著疗效。推拿时需注意力度适中,避免过度刺激引发肌肉痉挛。
5、天牖穴
位于胸锁乳突肌后缘,平下颌角后方凹陷处。常用于治疗耳鸣、颈项强痛、咽喉肿痛等症。此穴深层有颈动脉经过,操作时需避开血管,采用点按手法为宜。
日常按摩这些穴位前需清洁双手并修剪指甲,按压时以局部酸胀为度,单次按摩3-5分钟即可。若需进行针灸、艾灸等治疗,建议至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自行施治造成皮肤损伤或神经刺激。颈部结构复杂,靠近延髓等重要部位,特殊人群如高血压患者、孕妇应谨慎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