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在中医理论中主要有主气司呼吸、主宣发肃降、主行水、主治节以及与大肠相表里等作用。这些功能共同维持人体气机运行、水液代谢及脏腑协调。
1、主气司呼吸
肺通过呼吸运动将自然界的清气吸入体内,并将体内的浊气排出体外。这一过程直接参与宗气的生成,宗气能温煦脏腑并推动气血运行至全身。当肺气不足时,可能出现气短、声低、倦怠等气虚症状。
2、主宣发肃降
宣发指肺气向上向外布散水谷精微和卫气,使气血津液输布全身,同时排出浊气。肃降指肺气向下通降,促进清气与水液下行,保持呼吸深度。两者失衡可导致咳嗽、喘息等病症。
3、主行水
通过宣发作用将津液输布体表形成汗液,依靠肃降功能将水液下输至肾与膀胱。肺气失调会引起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中医常用提壶揭盖法治疗此类水液代谢障碍。
4、主治节
肺通过调节呼吸节律,辅助心脏推动和调节血液运行。血液中气体的交换与运输均需肺功能支持,肺气壅塞时易出现胸闷、心悸等气血不畅的表现。
5、与大肠相表里
肺气的肃降有助于大肠传导糟粕,而大肠通畅与否也会影响肺气宣降。临床常见肺热患者伴随便秘,通便后呼吸症状往往随之改善。
日常需注意避免烟尘刺激,保持环境空气流通。建议通过腹式呼吸训练增强肺功能,咳嗽迁延不愈或伴咯血时应及时进行肺部检查。进行中医调理时,需根据体质特点选择补益肺气或清热化痰的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