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皮下血肿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凝血功能异常、血管病变等疾病原因有关。生理性原因通常与外伤直接相关,而病理性原因需结合其他症状综合判断,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头皮下血肿最常见的原因是头部外伤,如撞击、摔伤等导致皮下血管破裂。当外力作用于头皮时,骨膜与颅骨间的血管受损出血,由于头皮的致密结构形成局限性包块。患者可触及波动性肿块,常伴有局部压痛。外伤初期可通过冰敷减少出血,48小时后热敷促进吸收,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云南白药胶囊、三七片等中成药辅助治疗。
2、凝血功能异常
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长期服用华法林钠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抗凝药物时,轻微外伤即可引发血肿。此类患者常伴牙龈出血、皮下瘀斑等症状。治疗需针对原发病,如输注凝血酶原复合物、维生素K1注射液,同时需调整抗凝药物用量,用药期间需定期监测凝血四项。
3、血管病变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脑血管畸形等疾病可导致血管脆性增加,轻微触碰即出现血肿。这类患者多伴有头痛、头晕等基础病症状,需通过颈动脉超声、CT血管造影明确诊断。治疗可选用硝苯地平控释片降压,配合阿托伐他汀钙片调节血脂,严重血管畸形需行介入栓塞术。
若排除外伤因素后仍反复出现头皮下血肿,建议尽早就诊血液科或血管外科。日常应避免头部剧烈碰撞,控制血压在正常范围,服用抗凝药物者需定期复查凝血功能。血肿形成24小时内禁止热敷或揉按,若出现进行性增大或意识改变需立即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