板栗壳作为中药材,一般具有收敛止血、止咳化痰、涩肠止泻、解毒消肿、抗菌消炎等功效与作用。其药用价值需在中医师指导下合理应用,避免自行使用。
1、收敛止血
板栗壳味涩,具有收敛固摄作用,传统医学认为其能促进血液凝固。对于轻度外伤出血或咳血、便血等情况,可配伍其他药物外用或煎服,但需注意出血量较大时应及时就医。
2、止咳化痰
中医认为其性平味涩,能敛肺气而缓解咳嗽。适用于肺气不敛引起的久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常与止咳化痰药物配伍使用,不可单独用于急性支气管炎等实证咳嗽。
3、涩肠止泻
板栗壳的收敛特性可减缓肠道蠕动,适用于脾虚久泻或慢性肠炎导致的泄泻。临床多与补脾止泻药物同用,如伴有脓血便或急性腹泻时需及时明确病因。
4、解毒消肿
民间验方中常用其煎水外洗治疗疮疡肿毒,对于轻度皮肤红肿或无名肿毒有一定缓解作用。但化脓性感染或严重皮肤病变应及时进行抗感染治疗。
5、抗菌消炎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其含有鞣质等成分,对部分细菌有抑制作用。该作用多体现在辅助治疗层面,不能替代正规抗生素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合理应用。
板栗壳需经炮制后入药,未经处理的原生外壳存在刺激性。使用前应咨询中医师进行体质辨识,孕妇及过敏体质者慎用。涉及出血性疾病或感染性疾病时,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接受系统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