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茶叶是否还能饮用需考虑其种类、储存条件及是否变质。通常经过七八年存放的茶叶,在保存得当且未变质的情况下可以饮用,但部分茶叶可能因过期或发霉而不宜饮用。
茶叶的保质期与其种类密切相关。黑茶、普洱茶等发酵茶在适宜条件下可长期存放,陈化后口感更醇厚。而绿茶、黄茶等未发酵或轻发酵茶一般保质期为1-2年,存放七八年后容易氧化失去风味。白茶虽然具有"一年茶三年药七年宝"的特性,但需严格控制在干燥通风环境中保存。
密封防潮是决定茶叶能否长期保存的关键因素。采用铝箔袋密封并存放于阴凉避光处(温度20℃左右、湿度60%以下)的茶叶,微生物不易滋生。若储存环境潮湿或接触异味,即便未过标注保质期,茶叶也可能提前发生霉变。通过观察茶叶形态可初步判断品质:正常陈化茶叶应保持完整条索,颜色自然转变;变质茶叶会出现明显霉斑、结块,且散发刺鼻酸腐味。
对于存放七八年的茶叶,建议先检查包装完整性,开封后注意观察是否有霉变迹象。冲泡时可先试泡少量,茶汤浑浊或出现悬浮物应立即停止饮用。若茶叶已产生明显霉味,即便高温冲洗也无法去除黄曲霉毒素等有害物质,必须丢弃处理。日常储存建议使用食品级密封罐,并放置于恒温恒湿环境中,定期检查茶叶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