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缝变大可能与牙龈萎缩、牙齿移位、牙齿缺失以及牙齿形态异常等原因有关。这种情况可能由生理性因素或病理性问题导致,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原因。
1、牙龈萎缩
牙龈萎缩是牙缝变大的常见原因,通常与牙周疾病有关。长期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炎或牙周炎,会导致牙龈组织逐渐退缩,牙根暴露,相邻牙齿之间的间隙增大。患者可能伴有牙龈红肿、出血等症状。一般可以遵医嘱使用头孢呋辛酯片、甲硝唑片、替硝唑片等药物控制感染,同时配合超声波洁牙去除刺激因素。
2、牙齿移位
邻面龋坏、牙齿矫正后复发或异常咬合都可能导致牙齿位置改变。当牙齿向近远中方向移动时,原本紧密排列的牙齿会出现缝隙。这种情况常伴随牙齿松动、咬合不适等症状,需通过树脂充填、正畸矫正或制作全冠修复等方式恢复牙齿正常邻接关系。
3、牙齿缺失
缺失牙未及时修复时,两侧牙齿会向缺隙侧倾斜,导致相邻牙间隙增宽。这种情况多见于后牙缺失,可能引发食物嵌塞和邻面龋坏。通常需要采用种植义齿、固定桥或活动义齿修复缺失牙,阻止邻牙继续移位。
4、牙齿形态异常
先天性过小牙、锥形牙或牙齿邻面过度磨耗等形态问题,会使牙齿接触面积减少。这种情况可能单独存在或伴随其他口腔疾病,需通过瓷贴面、全瓷冠或牙齿矫正改善牙齿形态和排列。
若自觉牙缝逐渐增宽,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医生通过临床检查结合X线片可明确病因,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龈下刮治、牙齿矫正或修复治疗。日常应注意使用牙线清洁牙缝,避免用牙签粗暴剔牙,同时每半年接受一次专业口腔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