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判断主要通过多次测量血压值是否达到诊断标准,通常无明显症状,需结合临床检查综合评估。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头痛、头晕、视物模糊等非特异性表现,但不可仅凭症状确诊。
1、血压测量
高血压诊断需非同日三次测量收缩压≥140mmHg和舒张压≥90mmHg。诊室测量时需静坐休息5分钟,避免情绪激动、运动或饮用咖啡后立即测量。家庭自测血压建议使用经过认证的电子血压计,连续监测7天并记录平均值。
2、症状观察
约半数患者可能出现头痛(枕部搏动性疼痛多见)、心悸、耳鸣等症状,严重时出现视乳头水肿或鼻出血。但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糖尿病、贫血等疾病也可能引发类似症状。
3、并发症评估
长期高血压可能引发左心室肥厚(心电图显示SV1+RV5>3.5mV)、微量白蛋白尿(尿白蛋白/肌酐比值≥30mg/g)等靶器官损害。40岁以上人群建议同时筛查血糖、血脂等代谢指标。
血压测量发现异常者应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完善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诊断标准为24小时平均≥130/80mmHg)。确诊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生活方式干预,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不超过5克,保持BMI小于24kg/m²。避免自行服用降压药物,以免掩盖病情或引发低血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