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的诊断通常需符合症状标准、持续时间、社会功能受损及排除其他疾病等因素,具体需由专业医生结合临床评估进行判断。
1、核心症状
抑郁症患者常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兴趣或愉悦感显著减退。情绪低落可能表现为悲伤、空虚感,甚至无法感受到积极情绪;兴趣减退则涉及对以往热衷的活动失去兴趣,如社交、爱好等。这些症状需占据一天中大部分时间,且几乎每天存在。
2、附加症状
包括睡眠障碍(失眠或嗜睡)、食欲改变(体重明显增减)、注意力下降、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负罪感、反复出现死亡念头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精神运动性激越或迟滞,如坐立不安或行动迟缓。这些症状需至少出现4项以上,且对生活造成显著困扰。
3、持续时间
上述症状需持续存在至少2周以上,且每日大部分时间都存在。若病程中出现症状缓解期,但缓解时间不超过2个月,则可能被判定为复发性抑郁发作。
4、功能影响
需明确这些症状导致患者社会功能、职业功能或其他重要领域的功能损害,如工作效率下降、学业中断、人际关系恶化等。功能损害程度需达到临床显著水平,而非短暂的情绪波动。
5、排除标准
需排除因物质滥用、躯体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或药物副作用导致的抑郁症状。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实验室检查和病史追溯来鉴别器质性疾病,确保诊断准确性。
若出现相关症状表现,建议及时前往精神心理科就诊。医生会通过标准化量表评估(如PHQ-9)、临床访谈及必要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确诊后应遵医嘱进行规范治疗,早期干预有助于改善预后。日常生活中可通过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和心理疏导等方式辅助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