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松动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是牙周炎、外伤、颌骨肿瘤等病理性因素导致。若伴随疼痛、出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明确诊断。
1、生理性原因
儿童换牙期乳牙牙根吸收可能出现牙齿松动,属于正常现象。成年人牙齿自然松动较为罕见,通常与年龄无直接关系,需排查其他病因。
2、牙周炎
长期口腔卫生不良导致牙菌斑堆积,引发牙龈萎缩和牙槽骨吸收。临床数据显示约80%的牙齿松动病例与中重度牙周炎相关,可能出现牙龈红肿、刷牙出血等症状。一般需进行龈下刮治等牙周基础治疗,配合使用阿莫西林胶囊、甲硝唑片等抗生素控制感染。
3、外伤
交通事故、运动损伤等外力冲击可能导致牙周膜损伤或牙槽骨骨折。急诊数据显示约15%的牙外伤病例会出现牙齿松动,需在24小时内进行牙齿固定术,严重者可能需要进行根管治疗或种植修复。
4、颌骨肿瘤
成釉细胞瘤、牙源性囊肿等占位性病变可能压迫牙根导致松动,此类情况约占牙齿松动病例的3%-5%。通常需要拍摄CBCT检查,确诊后通过手术切除治疗,恶性肿瘤还需配合放射治疗。
日常应注意采用巴氏刷牙法维护口腔卫生,每年进行1-2次专业洁牙。若牙齿松动度超过2毫米或影响咀嚼功能,建议尽早就诊口腔修复科,避免延误治疗导致牙齿脱落。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更需严格控制血糖,降低牙周感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