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口渗血水是否正常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正常情况下伤口愈合初期可能有少量渗液,但若渗液持续增多或伴随其他异常表现则可能提示感染等问题。
1、生理性渗液
伤口在愈合初期可能出现淡黄色清亮渗液,主要由组织液和少量血液组成。这种情况属于正常修复过程,通常发生在受伤后24-72小时内,是机体清除坏死组织和细菌的自然反应。此时可用无菌纱布轻轻覆盖吸收渗液,保持伤口干燥清洁即可。
2、感染性渗液
若渗液呈黄绿色、浑浊状或带有异味,每日渗出量超过5mL,且伴随伤口红肿、疼痛加剧、皮温升高等表现,可能提示细菌感染。金黄色葡萄球菌和链球菌是常见致病菌,这种情况需要医生进行脓液培养,并开具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
3、脂肪液化渗液
常见于肥胖患者术后切口,渗出液呈乳糜状或油性,多因高频电刀使用导致脂肪细胞破裂引起。此时需加强切口引流,必要时进行二次清创缝合。同时要监测患者血糖水平,控制血脂异常等基础疾病。
发现伤口渗液时应每日观察敷料渗透情况,记录渗液量和性状变化。建议每8小时用生理盐水清洁伤口一次,避免使用酒精等刺激性液体。若渗液持续3天未减少,或出现发热超过38℃、渗液颜色加深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到普外科或创伤科就诊进行专业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