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血脂并没有所谓的“最佳药品”,具体用药需根据患者血脂异常类型、合并症及个人体质等因素综合决定。临床常用药物包括他汀类、贝特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PCSK9抑制剂以及烟酸类等,需遵医嘱选择。
1、他汀类药物
如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通过抑制肝脏胆固醇合成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适用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尤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者。此类药物可能存在肌痛、肝功能异常等不良反应。
2、贝特类药物
如非诺贝特、苯扎贝特等,主要通过激活PPAR-α受体增强脂蛋白脂酶活性,显著降低甘油三酯水平,适用于严重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肾功能不全者需调整剂量。
3、胆固醇吸收抑制剂
如依折麦布,通过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发挥作用,常与他汀类药物联用增强降脂效果,尤其适用于他汀不耐受或单药治疗效果欠佳者。
4、PCSK9抑制剂
如阿利西尤单抗,通过抑制PCSK9蛋白增加LDL受体数量,可强效降低LDL-C水平达50%-70%,适用于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或他汀治疗不达标的高危患者。
5、烟酸类药物
如阿昔莫司,通过抑制脂肪组织分解减少游离脂肪酸释放,可同时降低甘油三酯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但因面部潮红等不良反应限制了临床应用。
降脂治疗需遵循个体化原则,建议患者在改善生活方式(低脂饮食、规律运动)基础上,定期监测血脂水平。初次用药者应每4-6周复查肝功能、肌酸激酶等指标,出现肌肉疼痛或乏力等不适需及时就医。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更应严格进行血脂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