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合并细小动脉硬化是指长期高血压导致全身细小动脉管壁增厚、管腔狭窄的病理改变。该病变可累及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发多种并发症,需积极控制血压以延缓病情进展。
1、两者的关系
长期高血压会使细小动脉持续承受较高压力,导致血管内皮细胞受损。血液中的脂质成分易沉积于受损部位,逐渐形成玻璃样变性,造成血管壁增厚、弹性下降,最终发展为细小动脉硬化。
2、主要危害
这种病理改变会使心、脑、肾等重要器官供血减少。心脏冠状动脉硬化可引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动脉硬化可能导致脑梗死或脑出血,肾动脉硬化则会逐渐发展为肾功能衰竭,出现蛋白尿、血肌酐升高等表现。
3、治疗方法
患者需遵医嘱长期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贝那普利等降压药物。若已出现肾功能损伤,可配合使用尿毒清颗粒、海昆肾喜胶囊等中成药。合并血脂异常者还需服用阿托伐他汀等降脂药物。
4、预防措施
日常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食盐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建议每周进行3-5次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每次持续30-50分钟。肥胖者应将体重指数控制在24以下,吸烟者需立即戒烟。
患者应定期监测血压变化,每3-6个月检查尿常规、肾功能、心脏彩超等指标。若出现头痛、视物模糊、胸闷等症状,需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避免发生严重靶器官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