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患者进行穿刺检查通常会有一定创伤,但整体风险可控,属于相对安全的检查手段。该检查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评估后决定是否进行。
1、出血
穿刺过程中可能损伤周围血管,导致局部出血。少量出血一般可自行吸收,若出血量较大则需及时处理。
2、气胸
穿刺针经过胸膜时可能造成气体进入胸腔,引发气胸。轻度气胸可通过观察或抽气缓解,严重者需胸腔闭式引流。
3、感染
穿刺部位存在细菌侵入风险,但严格无菌操作下发生率较低。若术后出现发热、红肿需警惕感染可能。
4、疼痛
局部麻醉可减轻大部分疼痛感,少数患者可能出现持续隐痛,通常1-3天自行缓解。
5、肿瘤扩散
理论上存在针道转移风险,但实际发生率不足1%,且快速病理检查的获益远高于潜在风险。
进行穿刺前需完善凝血功能、影像学等评估,术后需密切观察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现代穿刺技术常联合超声或CT引导,能精准定位病灶,最大程度降低并发症风险。患者应积极配合医生操作,术后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如有胸闷、咯血等症状及时告知医护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