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灸后感觉冷可能是排寒反应,也可能与气血不足、操作不当等因素有关,建议根据具体原因进行调理。若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排寒反应
艾灸具有温经散寒的作用,部分人群艾灸后体内寒气随经络外排,可能暂时出现发冷、冒凉气等现象。这属于正常的排病反应,通常持续数小时至1~2天会自行缓解,期间注意保暖即可,无需特殊处理。
2、气血不足
体质虚弱或气血两虚者,艾灸后可能出现阳气调动但气血不足以温煦体表的情况。此类人群常伴面色苍白、乏力等症状,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八珍颗粒、当归补血口服液、复方阿胶浆等中成药补益气血,同时配合红枣、桂圆等温补食物调理。
3、操作不当
艾灸时间过长(超过30分钟)、穴位选择不当(如过度灸涌泉穴)或艾灸后立即接触冷水,可能导致阳气耗散过度。建议每次艾灸控制在15~20分钟,优先选择关元、足三里等培补元气的穴位,灸后饮用温开水并避免吹风受凉。
出现艾灸后发冷需先排除外感风寒等因素,若伴随发热、剧烈头痛等症状应及时就诊。日常艾灸建议在专业医师指导下进行,根据体质调整灸量和频次,灸后适当饮用红糖姜茶有助于驱寒保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