龋齿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破坏性疾病,主要累及牙釉质、牙本质甚至牙髓。其形成与细菌、食物残留、口腔卫生不良及时间因素密切相关,通常表现为牙齿变色、缺损或形成龋洞。
龋齿的发展过程始于牙菌斑在牙齿表面堆积,其中变形链球菌等致病菌分解食物中的糖类产生酸性物质,导致牙齿脱矿。初期牙釉质出现白垩斑,随着病程进展形成实质性缺损,当病变侵入牙本质可出现冷热刺激敏感。未经治疗的龋齿可能引发牙髓炎,表现为自发性疼痛,严重者可发展为根尖周炎,甚至导致牙齿丧失。儿童乳牙龋进展更快,可能影响恒牙胚发育。
建议每半年进行专业口腔检查,使用含氟牙膏配合巴氏刷牙法清洁牙齿,餐后及时漱口。限制精制糖摄入频率,窝沟封闭可有效预防磨牙龋。发现早期龋损应及时进行充填治疗,避免病变扩展。若出现持续性牙痛或夜间痛醒等症状,需立即就诊进行根管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