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黄芪是热性还是凉性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黄芪在中医理论中属于温性药物,既不属于热性也不属于凉性。其药性平和,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托毒生肌以及补血养血等功效,适用于气虚、自汗、水肿等证候。

1、补气升阳

黄芪味甘性温,归脾、肺经,擅长补益脾肺之气。中医认为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肺主一身之气,因此黄芪常用于改善脾肺气虚引起的乏力、食欲不振、气短等症状。对于中气下陷导致的内脏下垂、久泻脱肛等情况,常与升麻、柴胡等配伍使用。

2、固表止汗

黄芪能增强卫气功能,固护肌表。卫气具有防御外邪、调节汗孔开合的作用,卫气虚弱时会出现自汗、易感冒等症状。黄芪通过补气实卫,可减少异常出汗,常与白术、防风组成玉屏风散。

3、利水消肿

黄芪通过补益肺脾之气,可促进水液代谢。肺主通调水道,脾主运化水湿,当肺脾气虚导致水湿停滞时,会出现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症状。常与茯苓、防己等利水药配伍,如防己黄芪汤。

4、托毒生肌

黄芪具有托毒外出和促进肌肉生长的作用,对于气血不足导致的疮疡溃烂久不收口,或痈疽脓成不溃等情况,常与当归等药物配伍,帮助排脓生肌。

5、补血养血

中医认为"气能生血",黄芪虽不直接补血,但通过补气可促进血液生成。对于血虚或气血两虚引起的面色苍白、头晕心悸等症,常与当归配伍组成当归补血汤。

由于黄芪性温,阴虚火旺、湿热内盛者可能出现口干、便秘等不适。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自行长期大量服用。日常使用时可选择煎汤、代茶饮或入膳,但感冒发热、实热证候期间应暂停使用。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