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灸通常可以辅助祛湿驱寒。作为中医传统疗法,其利用三伏天阳气旺盛的特点,通过艾灸的热力和药性刺激特定穴位,帮助调整体内阴阳平衡。
三伏灸通过温热刺激作用于脾经、胃经等穴位,促进气血运行,加速水液代谢,有助于化解体内积聚的湿气。临床观察发现,足三里、阴陵泉等穴位的施灸可改善舌苔厚腻、肢体困重等湿气症状。该疗法借助艾叶的温通之性,通过关元、命门等穴位渗透热力,能增强机体阳气,对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等寒症有缓解作用。研究显示艾灸可使局部皮肤温度升高2-3℃,持续改善末梢循环。
进行三伏灸需在中医师指导下选择适宜穴位,实热体质、皮肤破损者及孕妇应慎用。施灸后需注意保暖,避免立即接触冷水。建议治疗期间配合适量运动与饮食调理,湿寒症状持续者应及时复诊调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