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发抖是否正常需要根据具体原因判断。生理性因素引起的发抖通常属于正常现象,而病理性原因导致的发抖则可能提示疾病存在。
1、生理性原因
当人体处于寒冷环境时,骨骼肌会通过颤抖产生热量维持体温,这是正常的生理反应。情绪激动、紧张焦虑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导致肌肉不自主震颤,通常在情绪平复后自行消失。剧烈运动后肌肉疲劳也可能出现短暂抖动,适当休息后可缓解。
2、低血糖
血糖水平低于3.9mmol/L时,交感神经兴奋会引发心慌、手抖、出汗等症状,常见于糖尿病患者用药过量或长时间未进食人群。随身携带糖果或及时进食可快速缓解症状,但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疾病。
3、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表现为手部细微震颤、易怒、多食消瘦等症状。可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和甲状腺超声明确诊断,常用甲巯咪唑、丙硫氧嘧啶等药物控制病情。
若发抖症状持续存在,或伴随发热、意识改变、运动障碍等情况,应及时到内分泌科或神经内科就诊。日常需注意保暖,保持规律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有基础疾病者需遵医嘱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