茯苓作为常见中药,一般具有健脾、利水、宁心、增强免疫、调节肠道等功效和作用,日常可通过煮粥、泡茶、炖汤等方式食用。
1、健脾
茯苓性味甘淡,归脾经,中医认为其能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改善食欲不振、腹胀等症状,尤其适合脾胃虚弱者。
2、利水
茯苓具有渗湿利水的特性,可促进体内多余水分通过尿液排出,对下肢水肿、小便不利等情况有一定缓解作用。
3、宁心
茯苓中含有的活性成分有助于安定心神,对于心慌、失眠、多梦等心神不宁的症状能起到辅助调理效果。
4、增强免疫
现代研究表明,茯苓多糖等成分可激活巨噬细胞和淋巴细胞,提升机体免疫力,但需长期适量食用才可能见效。
5、调节肠道
茯苓能双向调节肠道功能,既能改善脾虚引起的慢性腹泻,又可缓解因肠道菌群失衡导致的便秘问题。
在食用方法上,茯苓需根据需求选择合适方式:
1、煮粥
将茯苓粉15克与粳米50克同煮,适合脾胃虚弱者日常调理,可加入山药增强健脾效果。
2、泡茶
取茯苓片5-10克用沸水冲泡,闷盖15分钟后饮用,适合需要利水消肿的人群,可搭配白术加强功效。
3、炖汤
茯苓20克与鸡肉或排骨炖煮1小时,适合体虚者滋补,可添加枸杞、红枣平衡药性。
茯苓虽为药食同源之品,但不同体质人群的适用性存在差异。阴虚火旺者应慎用,避免加重口干、潮热等症状。若需用于治疗疾病,建议经中医师辨证后规范使用,不可自行盲目加大用量或长期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