疟疾是由疟原虫感染引起的寄生虫病,常见症状包括周期性发冷发热、头痛、出汗、贫血等。其治疗通常包括抗疟药物治疗、对症支持治疗、预防复发及并发症处理等方法,需根据感染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选择方案。
1、抗疟药物治疗
杀灭疟原虫是核心治疗手段,常用药物包括青蒿琥酯片、双氢青蒿素哌喹片、磷酸氯喹片等。重症疟疾需静脉注射青蒿琥酯或蒿甲醚,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需联合使用伯氨喹杀灭肝内休眠体。用药方案需严格参照世界卫生组织疟疾治疗指南,考虑疟原虫种类和药物敏感性差异。
2、对症支持治疗
高热患者可物理降温或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片,避免使用可能加重溶血的退热药。严重贫血需输注红细胞悬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出现脑型疟疾需控制颅内压,必要时进行机械通气支持治疗。
3、预防复发及并发症处理
间日疟和卵形疟患者在完成杀血液裂殖体药物治疗后,需口服伯氨喹进行抗复发治疗,疗程通常14天。需密切监测黑尿热、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出现血红蛋白尿时应立即停用可能诱发溶血的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液净化治疗。
疟疾确诊后应尽早开始规范治疗,患者需全程配合医嘱完成抗疟疗程。疫区居民应采取防蚊措施,使用驱蚊剂和蚊帐,出现周期性发热症状应及时进行疟原虫检测。前往疟疾流行区前可咨询疾控部门进行化学药物预防,但需注意不同地区的疟原虫耐药情况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