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流鼻涕可以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对因治疗、物理治疗等方法缓解症状,若存在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需及时就医。具体处理方法需根据鼻涕性状、伴随症状等综合判断。
1、日常护理
建议多饮用温水,保持室内湿度在50%-60%,避免冷空气或刺激性气味刺激鼻腔。可用棉签蘸取温水轻柔清理鼻腔分泌物,避免用力擤鼻导致黏膜损伤。若为过敏性鼻炎引起,需远离花粉、尘螨等过敏原。
2、药物治疗
鼻塞严重时可用生理盐水喷雾冲洗鼻腔,每日3-4次。过敏性流涕可遵医嘱服用氯雷他定糖浆、西替利嗪滴剂等抗组胺药物。若伴有发热可短期使用布洛芬混悬液,但需注意6月龄以下婴儿禁用。
3、对因治疗
病毒感染引起的流涕可口服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等中成药,细菌感染需使用阿莫西林颗粒、头孢克洛干混悬剂等抗生素。百日咳或肺炎支原体感染需使用阿奇霉素干混悬剂,用药需严格遵循疗程。
4、物理治疗
鼻根部温热毛巾外敷5-8分钟,每日2-3次,温度控制在40℃以下。推拿时可按摩迎香穴(鼻翼外缘中点旁)和印堂穴(两眉头中间),每次轻柔按压10-15秒。
5、就医建议
若出现黄绿色脓涕超过10天、持续高热39℃以上、呼吸时锁骨或肋间隙凹陷,需立即就诊。早产儿或3月龄内婴儿出现流涕伴拒奶、嗜睡等表现,应急诊排除新生儿肺炎。
处理儿童流鼻涕需注意观察病情变化,避免自行使用成人复方感冒药。过敏性鼻炎患儿建议进行过敏原检测,慢性流涕需鼻内镜检查排除鼻腔结构异常。用药期间若出现皮疹、呕吐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