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骨骼肌肉量是什么意思

何静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江西省人民医院 三甲

骨骼肌肉量通常指人体内骨骼肌组织的总重量,是体成分分析的重要指标之一,主要反映肌肉的健康状况和功能水平。其数值变化可能与运动能力、代谢功能以及某些疾病状态相关。

1、健康评估

骨骼肌肉量是评估体质健康的关键指标,常与体脂率、BMI等结合分析。较高的骨骼肌肉量通常提示良好的肌肉状态和身体机能,而偏低可能与肌少症、营养不良或慢性消耗性疾病有关。

2、运动能力

充足的骨骼肌肉量直接影响运动表现,肌肉量较高者往往具备更强的力量、爆发力和耐力。例如运动员通过系统训练提升骨骼肌肉量,可增强特定肌群的运动效能,而老年人肌肉量流失会导致活动能力下降。

3、代谢功能

每公斤骨骼肌每天约消耗13大卡热量,维持基础代谢率。足够的肌肉量有助于血糖调控,降低胰岛素抵抗风险。研究显示肌肉量减少与2型糖尿病发病率呈正相关。

日常可通过阻抗训练结合蛋白质摄入维持肌肉量,建议定期进行体成分检测。若发现骨骼肌肉量异常降低伴乏力等症状,应及时至内分泌科或康复医学科就诊,排查潜在疾病因素。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