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起皮可能与生理性原因有关,也可能由湿疹、脂溢性皮炎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生理性因素多为皮肤干燥或外界刺激所致,病理性原因常伴随瘙痒、红斑等其他症状。
1、生理性原因
耳部皮肤较薄且皮脂腺分布较少,日常清洁过度、频繁掏耳或环境干燥可能导致皮肤屏障受损,进而出现脱屑、起皮。此类情况通常无瘙痒或红肿,可通过减少刺激、涂抹凡士林或维生素E乳等保湿剂缓解。
2、湿疹
外耳湿疹多因接触过敏原、汗液刺激或精神压力诱发,表现为耳廓或耳后皮肤起皮、渗液、剧烈瘙痒。治疗需避免抓挠,可遵医嘱使用地奈德乳膏、炉甘石洗剂或口服氯雷他定片等药物控制症状。
3、脂溢性皮炎
与马拉色菌感染、皮脂分泌旺盛有关,耳后及耳廓褶皱处易出现油腻性鳞屑、红斑。患者需保持局部清洁干燥,使用二硫化硒洗剂、酮康唑乳膏等抗真菌药物,严重时可短期外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
若调整护理后症状未改善或出现渗液、疼痛,建议及时到皮肤科就诊,通过皮肤镜或真菌检测明确病因。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激素药膏,以免加重皮肤屏障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