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密度减少可能与多种疾病有关,常见原因包括骨质疏松症、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库欣综合征等,需结合具体症状和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1、骨质疏松症
这是骨密度降低的最常见原因,主要由于骨吸收速率超过骨形成速率,导致骨微结构破坏。患者可能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或轻微外力骨折等症状。通常需遵医嘱使用阿仑膦酸钠片、唑来膦酸注射液、雷洛昔芬片等药物,并配合钙剂和维生素D补充。
2、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旁腺激素分泌过多会导致钙磷代谢紊乱,加速骨钙释放入血,引起骨密度下降。患者常伴随肾结石、乏力、骨痛等症状。治疗需针对病因,如手术切除腺瘤或使用西那卡塞等药物调节钙水平。
3、多发性骨髓瘤
该血液系统疾病会刺激破骨细胞活性,抑制成骨细胞功能,造成溶骨性骨质破坏。典型症状包括贫血、高钙血症和病理性骨折。临床常用硼替佐米、来那度胺等靶向药物联合化疗,必要时进行造血干细胞移植。
4、库欣综合征
长期皮质醇水平升高会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同时增加钙磷排泄,导致骨形成减少和骨吸收增加。患者多伴有向心性肥胖、皮肤紫纹等表现。治疗需控制皮质醇分泌,可使用酮康唑片、米托坦片或进行垂体瘤切除术。
若出现不明原因的骨痛、反复骨折或身高显著降低,建议及时就诊内分泌科或骨科,通过骨密度检测(如双能X线吸收法)、血液生化及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治疗方案需根据病因制定,避免自行补钙或用药延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