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寒与畏寒的区别主要在于病因、症状表现及治疗方法的不同,两者属于不同的中医证候类型。恶寒多因外感病邪所致,而畏寒常与阳气不足有关,需结合具体症状进行鉴别诊断。
恶寒通常指患者自觉寒冷,即使添加衣被或靠近热源也无法缓解,多出现在外感疾病初期。常见病因包括风寒袭表或风热犯肺,外邪侵袭肌表导致卫阳被遏,不能温煦肌肤。患者可能伴随发热、无汗、头痛等症状,临床需使用麻黄汤、银翘散等解表剂驱散外邪。
畏寒多表现为平素怕冷,遇寒加重,得温可缓解,属于内伤虚证范畴。此类症状常因久病体虚、阳气耗损所致,如脾肾阳虚患者由于命门火衰,无法推动气血温养肢体。典型伴随症状包括四肢不温、腰膝酸软、夜尿频多,治疗需用金匮肾气丸、右归丸等温补方剂扶助阳气。
恶寒与畏寒的治疗需严格辨证,前者以祛邪为主,后者以扶正为要。外感恶寒误用温补可能助长邪气,阳虚畏寒错用解表易伤正气。建议出现明显怕冷症状时,及时就诊中医科进行脉诊、舌诊等专业辨证,避免自行判断体质盲目用药。日常应注意气候变化时及时增减衣物,阳虚体质者可适当进行艾灸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