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甲鱼过敏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红斑、消化系统不适以及全身性反应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其过敏反应与甲鱼中的特定蛋白质触发免疫系统异常有关,需及时识别和处理。
1、皮肤症状
甲鱼过敏最常见的表现为皮肤症状,如荨麻疹、血管性水肿或红斑。这些症状由免疫系统释放组胺导致毛细血管扩张,引起皮肤真皮层水肿。瘙痒可能从局部扩散至全身,通常在进食后30分钟至2小时内出现。
2、消化系统症状
部分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或腹泻等消化道反应。甲鱼中的过敏原刺激胃肠道黏膜后,引发平滑肌异常收缩及黏液分泌增加,严重时可能导致肠黏膜水肿,影响营养吸收功能。
3、全身性反应
重度过敏者可能发生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等全身性过敏反应。这是由于肥大细胞大量释放炎症介质,导致支气管痉挛和血管通透性改变。若出现意识模糊、脉搏细弱等休克征象,需立即进行肾上腺素注射抢救。
出现过敏症状应立即停止食用甲鱼,并口服氯雷他定等抗组胺药物。若出现喘息、吞咽困难等严重症状,需即刻就医进行肾上腺素肌注、糖皮质激素静脉滴注等急救措施。既往有海鲜过敏史者应避免食用甲鱼,必要时可通过皮肤点刺试验或血清IgE检测明确过敏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