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肉肿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牙龈炎、牙周炎、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以及创伤等病理性因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查明病因,避免延误治疗。
1、生理性原因
若进食过硬或过烫的食物,可能因局部摩擦或灼伤导致牙龈肿胀,一般无明显疼痛,短期内可自行恢复。此外,戴用不合适的义齿也可能压迫牙龈引起肿胀,调整义齿后症状多可缓解。
2、牙龈炎
牙菌斑长期堆积刺激牙龈组织,可引发炎症反应,表现为牙龈红肿、触碰易出血。患者需加强口腔清洁,遵医嘱使用复方氯己定含漱液、西吡氯铵含片或人工牛黄甲硝唑胶囊控制感染。
3、牙周炎
牙龈炎未及时治疗可能发展为牙周炎,除牙龈肿痛外,常伴随牙槽骨吸收和牙齿松动。需通过龈下刮治清除牙石,并配合服用奥硝唑分散片、阿奇霉素片或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
4、根尖周炎
深度龋齿导致牙髓坏死,炎症扩散至根尖区时,可引起患牙对应牙龈肿胀并形成瘘管。通常需进行根管治疗,急性期可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洛索洛芬钠片缓解疼痛,必要时联用盐酸多西环素片抗炎。
5、创伤
牙齿受到外力撞击或误食腐蚀性物质后,牙龈可能出现血肿或化学性损伤。需清除创面异物,局部涂抹碘甘油预防感染,若存在牙折则需进行树脂修复或拔牙处理。
若牙龈肿胀持续超过3天,或伴随自发痛、溢脓、发热等症状,需警惕病理性因素。建议尽早就诊口腔科,通过X线片和牙周探诊明确诊断,避免自行使用抗生素或止痛药掩盖病情。日常应注意使用软毛牙刷清洁牙龈缘,每年定期接受洁牙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