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鼻窦炎可能与感染、过敏反应、解剖结构异常等原因有关,建议及时就诊明确具体诱因。该病主要表现为鼻塞、流脓涕、头痛等症状,需结合具体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1、感染
细菌、病毒或真菌感染是副鼻窦炎最常见的诱因。病原体侵袭窦腔黏膜引发充血肿胀,导致分泌物滞留形成炎症。急性期可使用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头孢克肟胶囊等抗生素,配合桉柠蒎肠溶胶囊促进黏液排出。
2、过敏反应
过敏性鼻炎患者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后,鼻黏膜发生Ⅰ型变态反应,造成窦口阻塞引发炎症。可遵医嘱使用氯雷他定片、糠酸莫米松鼻喷雾剂等药物控制过敏反应,同时进行过敏原检测。
3、解剖结构异常
鼻中隔偏曲、钩突肥大等结构问题会导致窦腔通气引流障碍,增加感染风险。对于反复发作的慢性病例,可能需要在鼻内镜下进行窦口开放术或鼻中隔矫正术改善通气。
日常需保持鼻腔湿润,可用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冲洗。避免用力擤鼻防止炎症扩散,戒烟并远离二手烟。若出现持续发热、视力改变或剧烈头痛,应立即到耳鼻喉科就诊评估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