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通常可以通过安全性行为、避免血液接触以及母婴阻断等方式进行预防。日常采取科学防护措施能够有效降低感染风险,建议高危人群及时就医咨询。
1、安全性行为
正确使用安全套是预防艾滋病经性传播的重要措施,能够有效阻隔含有病毒的体液交换。同时应避免与多个性伴侣发生关系,减少不安全性行为的发生概率。若存在高危暴露史,可在医生指导下考虑暴露后预防用药,如替诺福韦、恩曲他滨等抗病毒药物。
2、避免血液接触
不与他人共用注射器、针头等可能接触血液的器具,尤其需注意纹身、穿耳洞等操作中的器械消毒情况。医护人员接触血液、体液时应规范使用手套等防护设备,发生职业暴露后需立即清洗消毒并服用阻断药物,如拉替拉韦、多替拉韦等。
3、母婴阻断
感染艾滋病毒的孕妇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规范抗病毒治疗,通常从孕14周开始服用齐多夫定、洛匹那韦等药物。分娩时应选择剖宫产降低产道感染风险,产后避免母乳喂养,改用人工喂养方式阻断病毒通过乳汁传播。
日常需避免吸毒、非法卖血等高危行为,发生疑似暴露后72小时内应尽快就医评估阻断治疗。艾滋病感染者需遵医嘱坚持规范治疗,定期检测病毒载量,既有利于自身病情控制,也能降低传播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