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虑症的表现通常包括过度担忧、躯体症状以及回避行为等,可能对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患者的具体症状存在个体差异,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1、过度担忧
焦虑症患者常对日常事务或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产生难以控制的担忧。这种担忧往往与实际威胁不相符,且持续时间较长,可能伴有反复思考或灾难化思维,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易怒或烦躁不安。
2、躯体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心慌、胸闷、呼吸急促等自主神经兴奋症状,部分人群会伴随手抖、出汗、恶心或尿频等生理反应。约30%-40%的患者会出现睡眠障碍,表现为入睡困难或早醒,部分病例可能发生惊恐发作,出现强烈的濒死感或失控感。
3、回避行为
为缓解焦虑情绪,患者可能主动回避可能引发恐惧的场景,如社交场合、密闭空间等。长期回避可能引发工作能力下降、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严重时会导致日常活动范围逐渐缩小,形成恶性循环。
若出现上述症状持续两周以上,建议及时到精神心理科就诊。医生通常会通过心理评估量表结合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治疗方法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放松训练等心理干预,必要时可遵医嘱使用帕罗西汀、文拉法辛、阿普唑仑等药物进行系统治疗。日常应注意保持规律作息,避免摄入含咖啡因的饮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