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中医治疗骨裂有哪些方法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骨裂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中药外敷、针灸治疗、推拿手法以及固定制动等,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方案。

1、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骨裂后局部气血受阻,可通过活血化瘀、强筋壮骨的中药促进恢复。常用药物如接骨七厘片、伤科接骨片、云南白药胶囊等,具有改善局部微循环、加速骨痂形成的作用。需注意在医生指导下辨证用药。

2、中药外敷

将消肿止痛类中药制成膏剂外敷于患处,如活血止痛膏、消瘀接骨散等,可通过皮肤渗透发挥活血散瘀、消炎镇痛的效果。外敷时需观察皮肤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每日更换一次为宜。

3、针灸治疗

选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进行针刺,配合艾灸肾俞、命门等穴位,可调节经络气血运行,增强局部组织修复能力。临床研究表明,针灸能有效缓解骨裂后疼痛及肿胀。

4、推拿手法

急性期过后,采用轻柔的推拿手法松解周围肌肉粘连,配合点按太溪、悬钟等穴位,有助于恢复关节活动度。需由专业医师操作,避免暴力手法加重损伤。

5、固定制动

使用小夹板或石膏外固定保持骨折端稳定,是中医治疗骨裂的基础措施。固定期间需定期调整松紧度,避免影响血液循环,通常需维持4-6周直至骨痂形成。

骨裂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通过X线明确损伤程度。治疗期间需避免患肢过早负重,配合食疗补充钙质和蛋白质。若出现固定松动、肢体麻木等情况需立即复诊,全程治疗需在中医骨伤科医师指导下进行。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