稽留热属于一种典型的发热类型,其体温变化规律主要表现为高热持续不退、24小时内波动幅度小、伴随原发病症状、骤降或渐退等特点。常见于伤寒、大叶性肺炎等感染性疾病。
1.高热持续
稽留热患者体温通常维持在39-40℃的高热状态,常持续数天至数周。这种持续性高热与致病原微生物持续释放内源性致热原有关,如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时,体温调节中枢持续受到刺激。
2.24小时波动小:患者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昼夜温差较小。这与体温中枢调定点持续上移有关,不同于弛张热或间歇热存在的明显体温波动现象。需每日定时测量4次体温以观察特征。
3.伴随原发病症状
常伴有原发疾病的典型表现,如大叶性肺炎患者会出现铁锈色痰、胸痛;伤寒患者可见幼儿急疹、相对缓脉等体征。发热程度与原发病严重程度存在相关性。
4.骤降或渐退
体温下降方式分为两种,伤寒多呈渐退型(体温数日降至正常),肺炎链球菌感染可能出现骤降型(12-24小时内恢复正常)。退热过程可能伴随大量出汗等生理反应。
出现稽留热时应及时进行血常规检查、血培养、胸部X线等检查。需特别注意,未经明确诊断前不宜自行使用退热药物,以免掩盖病情。建议保持充足水分摄入,采用物理降温时需避免酒精擦浴等刺激性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