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钙化的治疗需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及原发疾病制定方案,通常包括生活方式干预、控制基础疾病、药物治疗以及必要时的手术治疗。若出现血管狭窄或相关症状,建议尽早就医评估。
1、生活方式干预
患者需严格戒烟并限制酒精摄入,每日钠盐摄入量控制在5g以下。建议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增加深海鱼类、坚果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有助于改善血管弹性。
2、基础疾病控制
高血压患者需将血压维持在130/80mmHg以下,常用氨氯地平片、缬沙坦胶囊等降压药物。糖尿病患者应通过二甲双胍片、胰岛素注射液等药物使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以下。高脂血症患者需长期服用阿托伐他汀钙片、依折麦布片等降脂药物。
3、药物治疗
对于已形成的钙化斑块,可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抑制血小板聚集,配合西洛他唑片改善末梢循环。针对血管炎症反应,可短期使用秋水仙碱片,但需监测肝肾功能。维生素K2(四烯甲萘醌胶囊)可能有助于调节钙代谢。
4、手术治疗
冠状动脉钙化严重者可行旋磨成形术联合药物涂层支架植入,外周动脉病变可采用斑块旋切术。颈动脉钙化狭窄超过70%时,需考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血管旁路移植术。近年来开展的血管内震波钙化碎裂术对部分局限性病变效果显著。
患者应每3-6个月复查血管超声、冠脉CT等影像学检查,监测血清钙磷乘积和碱性磷酸酶水平。治疗期间避免擅自服用钙剂及维生素D补充剂,骨质疏松患者需在医生指导下平衡钙摄入。出现胸痛、间歇性跛行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晚期病例可考虑参与新型靶向药物治疗的临床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