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尿可能是生理性原因所致,也可能与急性肾损伤、尿路梗阻、心脏疾病等病理性原因有关。若存在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诊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长时间饮水过少或出汗过多可能导致体内水分不足,肾脏为维持体液平衡会减少尿液生成,从而出现少尿。此时通常无其他不适症状,及时补充水分后尿量可逐渐恢复正常。
2、急性肾损伤
肾脏缺血、药物损伤或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表现为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可能伴随水肿、恶心、乏力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呋塞米片、布美他尼片、托拉塞米胶囊等利尿剂改善症状,同时需治疗原发疾病。
3、尿路梗阻
肾结石、输尿管结石或前列腺增生等疾病可能造成尿路堵塞,导致尿液排出受阻。患者可能出现排尿困难、腰痛、血尿等症状,通常需通过体外冲击波碎石术解除梗阻,也可遵医嘱使用盐酸坦索罗辛缓释胶囊、非那雄胺片、琥珀酸索利那新片等药物缓解症状。
4、心脏疾病
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肾脏灌注不足,出现尿量减少。常伴有胸闷、气促、下肢水肿等表现,可遵医嘱使用地高辛片、螺内酯片、盐酸贝那普利片等药物改善心功能。
5、肝硬化腹水
肝功能严重受损时,腹腔积液可能压迫肾脏血管,同时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可造成少尿。患者多有腹围增大、皮肤黄染等症状,通常需进行腹腔穿刺引流,并联合使用人血白蛋白、呋塞米注射液、托伐普坦片等药物调节体液平衡。
若排除出汗多、饮水少等生理因素后仍持续少尿,或伴随发热、水肿、血压升高等异常表现,需尽快到肾内科或泌尿外科就诊。完善尿常规、肾功能超声、心脏彩超等检查,避免自行服用利尿药物以免掩盖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