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圆韧带是人体肝脏表面的一条索状结构,位于肝脏左叶与右叶之间的裂隙内。它由胎儿时期的脐静脉闭锁后形成,属于肝脏的附属韧带结构,具有一定的解剖学意义。
肝圆韧带在胚胎发育阶段由脐静脉退化而来,出生后该静脉逐渐纤维化形成条索状结构。它起自脐部,向上延伸至肝脏的脐静脉窝,并与肝门部的静脉韧带相连。在成年人肝脏解剖中,肝圆韧带主要作为重要的解剖标志存在,其表面被肝镰状韧带包裹。从功能角度看,这条韧带虽然已无实际血液循环功能,但在影像学检查中常作为定位标志,帮助医生分辨肝脏的解剖分区。临床手术中,医生常通过触摸此韧带来确认肝脏位置,特别是在腹腔镜手术时更为重要。
若在进行腹部超声、CT等影像检查时发现该区域异常,建议及时到肝胆外科就诊。医疗专业人员会根据具体情况判断是否与先天发育异常、血管病变或其他肝胆系统疾病相关,必要时可能需要进行增强扫描或血管造影等进一步检查。日常体检中发现肝圆韧带区域钙化等改变时,通常属于生理性改变,无需过度紧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