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肝脾不和是怎么回事?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肝脾不和是中医的一种证候,多由情志失调、饮食不当、外感湿热等因素引起,主要表现为胁痛腹胀、食欲不振等症状。需结合具体诱因及伴随症状进行辨证施治。

1、情志失调

长期情绪抑郁或焦虑易导致肝气郁结,肝失疏泄会影响脾胃运化功能。患者可能出现胁肋胀痛、嗳气频繁、大便溏稀等症状,舌苔薄白,脉弦。此时可遵医嘱使用逍遥丸、柴胡疏肝散、舒肝和胃丸等中成药疏肝健脾。

2、饮食不当

过量食用生冷油腻食物易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则湿浊内生,反侮肝木。典型症状包括脘腹胀满、口黏乏味、肢体困重,舌苔厚腻,脉濡滑。治疗常用参苓白术散、香砂六君子丸、保和丸等健脾化湿类方剂。

3、外感湿热

湿热邪气侵袭肝胆,郁而化火,横逆犯脾。常见身热不扬、目黄尿赤、恶心呕吐等症状,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临床多采用龙胆泻肝丸、茵陈五苓散、甘露消毒丹等清热利湿药物调理。

若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中医科就诊,通过望闻问切明确证型。治疗期间需保持情绪舒畅,避免暴饮暴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需在医师指导下规范用药,不宜自行调整方剂配伍。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