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浑身发冷可能是发烧的早期表现,但也可能与其他因素有关。具体需通过测量体温来明确,若体温超过37.3℃则属于发热,此时发冷常与体温上升相关。
1、发冷作为前驱症状
感冒初期病毒侵入体内会刺激免疫系统,促使前列腺素等炎症介质释放,这些物质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此时体表血管收缩减少散热,骨骼肌通过战栗产生热量,患者自觉发冷但实际体温尚未明显升高,临床称为体温上升期。
2、发冷伴随体温升高
当腋温超过38℃时,机体处于高热状态。此时虽然核心温度升高,但体表散热仍受阻,患者仍会感到寒冷。这种冷感可能持续数小时,直至体温达到新的调定点后进入高温持续期,此时发冷症状会缓解。
3、非发热性发冷
约15%的感冒患者会出现发冷但体温正常的现象,可能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有关。寒冷环境暴露、紧张焦虑状态、低血糖等情况也可能诱发类似症状,需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鉴别。
建议感冒患者每日至少测量3次体温,使用电子体温计测量腋温时需保持5分钟以上。若出现持续寒战、体温超过39℃或伴随意识改变,应及时前往医院感染科就诊。居家期间可通过饮用温热水、调节室温至24-26℃等方式改善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