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时按摩穴位可以作为辅助缓解症状的方法,常用穴位包括风池穴、合谷穴、大椎穴、迎香穴以及太阳穴。适当刺激这些穴位有助于改善鼻塞、头痛等不适,但需注意操作规范。
1、风池穴
风池穴位于后颈部枕骨下两侧凹陷处,与耳垂齐平。用拇指指腹顺时针按压此穴位3-5分钟,可缓解头痛、发热及颈部僵硬的症状。该穴位属于足少阳胆经,中医认为其具有疏风解表的作用,尤其适合风寒型感冒初期使用。
2、合谷穴
合谷穴在手背第1、2掌骨之间,靠近第二掌骨桡侧中点处。以拇指指关节垂直按压穴位至产生酸胀感,持续2-3分钟,有助于退热和缓解咽喉肿痛。此穴位属手阳明大肠经,刺激后可调节气血运行,对风热型感冒伴随的咳嗽、痰黄等症状有辅助改善效果。
3、大椎穴
大椎穴位于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处,低头时颈后最突出的骨头下方。用掌心或拇指反复揉搓此穴位至局部发热,每次操作5分钟,可驱散风寒、提升阳气。该穴位是督脉要穴,适用于畏寒、无汗的风寒感冒初期,配合艾灸效果更佳。
4、迎香穴
迎香穴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开0.5寸的鼻唇沟中。用食指指腹上下推擦穴位20-30次,能快速缓解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此穴属手阳明大肠经,刺激后可疏通鼻窍,对过敏性鼻炎合并感冒者效果显著。
5、太阳穴
太阳穴位于眉梢与外眼角连线中点向后一横指凹陷处。以双手中指指腹打圈轻揉穴位2-3分钟,可减轻头痛、目眩等不适。该穴位虽为经外奇穴,但具有清利头目的功效,特别适合感冒伴随偏头痛或眼眶胀痛时使用。
按摩时应注意保持指甲修剪圆润,力度以轻微酸胀为宜,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皮肤损伤。穴位按摩每日可进行2-3次,建议配合多饮温水、保证休息等护理措施。若出现高热不退、剧烈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进行规范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