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中通常会有两副牙齿,分别为乳牙和恒牙,总数量在48至52颗之间。乳牙共20颗,恒牙则包括28至32颗,具体数目取决于智齿的生长情况。牙齿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对咀嚼、发音及面部形态有重要影响。
1、乳牙
乳牙是人生中的第一副牙齿,共20颗。通常在婴儿6个月左右开始萌出,3岁前基本长齐。乳牙分为切牙、尖牙和磨牙,主要功能是辅助婴幼儿咀嚼食物、促进颌骨发育,并为恒牙的生长预留空间。乳牙的牙釉质较薄,抗龋能力较弱,需注意口腔清洁以防蛀牙。
2、恒牙
恒牙共28-32颗,从6岁左右开始逐渐替换乳牙,12-13岁基本完成替换。恒牙包括切牙、尖牙、前磨牙和磨牙,具有更强的咀嚼力。其中切牙负责切割食物,尖牙用于撕裂,前磨牙和磨牙承担研磨功能。恒牙的牙根更稳固,牙釉质更厚,但若发生龋坏或牙周疾病可能导致永久性缺失。
3、智齿
智齿属于恒牙中的第三磨牙,共4颗,多在17-25岁萌出。由于人类颌骨进化缩小,部分人智齿可能阻生、倾斜或仅部分萌出,易引发冠周炎、邻牙龋坏等问题。临床常建议对无法正常萌出或反复发炎的智齿进行拔除,约30%-50%人群存在智齿先天缺失的情况。
日常需坚持早晚刷牙、使用牙线清洁牙缝,并定期进行口腔检查。若出现牙齿疼痛、松动或牙龈出血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恒牙脱落后无法再生,早期干预可有效维护口腔功能与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