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出血是否需要手术需根据出血原因、严重程度及患者自身情况进行综合判断。多数情况下可以通过保守治疗或内镜治疗控制出血,但严重出血或保守治疗无效时可能需手术干预。
1、溃疡出血
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引起的出血占比较大。若出血量较少、无活动性出血,通常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等进行药物治疗,配合内镜下止血治疗。但当溃疡深达肌层造成穿孔,或内镜治疗无效的持续性出血,可能需要外科手术切除病变部位。
2、静脉曲张出血
常见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此类出血常呈喷射状且量大,紧急处理首选内镜下套扎或硬化剂注射。若24小时内输血超过6个单位仍无法稳定生命体征,需考虑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或外科门奇静脉断流术。
3、肿瘤性出血
胃癌等恶性肿瘤导致的出血往往需要手术切除病灶。对于早期胃癌可通过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但肿瘤浸润较深或存在转移时,需行胃大部切除术或全胃切除术。术后需结合病理结果决定是否进行辅助化疗。
胃出血患者应立即禁食并卧床休息,监测血压、心率等生命体征。无论出血程度如何,均需及时到急诊科就诊,通过胃镜明确出血部位和原因。治疗过程中需严格遵循医嘱,避免自行服用非甾体抗炎药等加重出血的药物。多数患者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延误诊治可能导致休克等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