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碱通常指尿液中存在的碱性物质,是肾脏排泄代谢产物的一部分。正常尿液呈弱酸性,但在某些生理或病理情况下可能呈现碱性。尿液的酸碱度变化与饮食、疾病或药物等因素有关。
尿液中的碱性成分主要包括尿素、尿酸、肌酐等代谢产物。当尿液pH值高于7.0时,可视为碱性尿。长期高蛋白饮食可能导致尿液偏酸性,而素食为主或摄入较多蔬菜水果时,尿液可能偏碱性。某些疾病如泌尿系统感染、肾小管酸中毒或代谢性碱中毒也可能导致尿液碱性化。此外,服用碳酸氢钠、利尿剂等药物可能暂时改变尿液酸碱度。值得注意的是,尿液酸碱度的异常可能与结石形成有关,例如碱性尿环境下更易形成磷酸盐类结石。
日常可通过调整饮食结构维持尿液酸碱平衡,适当增加水分摄入有助于稀释尿液。若发现尿液颜色、气味持续异常,或伴随尿频、尿痛、腰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检查尿常规、肾功能等项目。避免自行服用调节尿液酸碱度的药物,以免掩盖潜在疾病或引发电解质紊乱。定期体检有助于早期发现泌尿系统相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