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七情通常指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志活动,属于人体对外界环境刺激的正常情绪反应。这些情志变化与脏腑功能密切相关,长期或过度的情志刺激可能影响气血运行,导致脏腑功能失调。
1、喜
喜为心之志,适度喜悦能促进心气畅通。但喜乐过度可能导致心气涣散,出现心神不宁、失眠多梦等症状,严重时可见哭笑无常等异常表现。
2、怒
怒为肝之志,短暂发怒有助于宣泄情绪。若长期郁怒或暴怒易致肝气上逆,引发头痛、眩晕、胁痛等症,还可能影响脾胃出现腹胀、嗳气等消化异常。
3、忧
忧为肺之志,过度忧虑易伤肺气。常见气短胸闷、咳嗽乏力等肺系症状,同时可能伴有食欲减退、消瘦等脾虚表现,因肺脾两脏在气机运行中关系密切。
4、思
思为脾之志,正常思考有助于认知活动。思虑过度会阻滞脾胃运化,导致脘腹胀满、食欲不振、大便不调等消化功能障碍,长期可致气血生化不足。
5、悲
悲与肺相关,过度悲伤易耗伤肺气。可能出现声低气怯、久咳不止等症状,严重时可见毛发枯槁、皮肤干燥等精微物质输布失常的表现。
6、恐
恐为肾之志,突发恐惧可能导致肾气下陷。常见遗精、滑泄、二便失禁等肾失封藏症状,长期恐惧还可能引发腰膝酸软、耳鸣健忘等肾精亏虚证候。
7、惊
惊则气乱,骤受惊吓易致心神失守。轻者可见心悸怔忡、坐卧不安,重者可能出现癫狂、意识错乱等精神异常,儿童受惊常见夜啼、惊厥等症。
日常应注意情志调摄,可通过八段锦、太极拳等传统运动疏通气机,辅以百合、莲子等养心安神食材调理。若出现持续的情志失调伴随明显躯体症状,建议到正规中医机构进行辨证调理,结合针灸、中药等综合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