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伤后可通过冷敷降温、保湿修复、外用药物、口服药物以及就医处理等方式缓解症状。日常还需注意避免再次暴晒,并及时观察皮肤恢复情况,必要时需就医处理。
1、冷敷降温
晒伤后皮肤会出现红肿、灼热感,可用毛巾包裹冰袋或浸湿冷毛巾敷在晒伤部位,每次10-15分钟。冷敷能收缩毛细血管,减轻局部充血和疼痛,但需避免冰块直接接触皮肤,防止冻伤。
2、保湿修复
清洁皮肤后使用含有维生素E、神经酰胺等成分的保湿霜或芦荟胶,每日涂抹2-3次。保湿剂可修复受损的皮肤屏障,缓解干燥脱屑,芦荟胶中的多糖成分还能舒缓炎症反应。
3、外用药物
若出现明显红斑、疼痛,可遵医嘱短期使用氢化可的松乳膏等弱效激素药膏,或非甾体类抗炎凝胶。这类药物能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但激素类药物连续使用不宜超过1周,避免皮肤萎缩。
4、口服药物
疼痛明显时可遵医嘱服用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解热镇痛药。严重晒伤伴有全身症状者,医生可能会开具泼尼松等口服激素类药物,需严格按疗程服用,不可自行调整剂量。
5、就医处理
若晒伤部位出现大疱、渗液、化脓或伴有发热、寒战等症状,需及时到皮肤科就诊。医生可能进行清创处理,并开具抗生素软膏预防感染,严重者需静脉补液治疗。
晒伤后48小时内应避免使用刺激性护肤品,外出时需穿戴防晒衣物。若皮肤出现水疱切勿自行挑破,可用无菌纱布覆盖保护。日常应注意补涂SPF30以上广谱防晒霜,晒伤完全恢复前避免日光直射。用药期间如出现皮疹加重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用并咨询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