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朵疼痛可能是由外耳道炎、中耳炎、颞下颌关节紊乱等疾病原因引起,也可能是气压变化、异物刺激等生理性因素所致,建议及时就医明确病因。
1、生理性原因
乘坐飞机、潜水等气压变化较大的活动时,外耳道与中耳腔压力失衡可能引发耳痛。外耳道进入异物或过度掏耳造成皮肤擦伤,也可能导致短暂性刺痛,通常去除诱因后症状可缓解。
2、外耳道炎
细菌或真菌感染引发外耳道皮肤炎症,表现为持续性跳痛,牵拉耳廓时疼痛加剧,可能伴随红肿、渗液等症状。一般可遵医嘱使用氧氟沙星滴耳液、盐酸洛美沙星滴耳液等抗菌药物,合并真菌感染时可选用硝酸咪康唑乳膏。
3、中耳炎
急性中耳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耳痛呈搏动性且夜间加重,可能伴随耳闷、听力下降。慢性中耳炎可能因鼓膜穿孔导致反复感染,需使用头孢克肟片、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治疗,严重者需进行鼓室成形术。
4、颞下颌关节紊乱
关节盘移位或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可放射至耳周区域,常伴随咀嚼弹响和张口受限。可通过局部热敷、布洛芬缓释胶囊止痛,必要时需进行咬合板治疗或关节腔冲洗。
若耳痛持续超过48小时或伴有发热、耳道流脓等症状,应及时前往耳鼻喉科就诊。避免自行掏耳或往耳道内滴注不明液体,使用抗生素需严格遵循医嘱,防止耐药菌产生。日常注意保持耳道干燥,游泳时可使用防水耳塞预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