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的清理频率需根据个人情况而定,通常若无不适症状无需主动清理,出现耳闷、听力下降等情况可及时处理,必要时由专业人员操作。以下情况需特别注意:
1、不需要主动清理
耳屎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阻挡异物及抑制细菌的作用,通常可随咀嚼、张口等动作自行排出。频繁用棉签或挖耳勺清理可能将耳屎推向深处,甚至引发外耳道损伤或感染。若无耳部不适、听力正常,通常不需要刻意清理耳道。
2、出现症状时清理
若耳屎堆积过多导致耳闷、耳鸣、听力下降或耳痛,建议及时处理。此类情况常见于外耳道狭窄、耳屎分泌旺盛或长期使用助听器的人群。可尝试用温热毛巾敷耳廓,促进耳屎软化排出。若无效,应避免自行掏挖,防止损伤鼓膜。
3、由专业人员处理
存在外耳道炎症、鼓膜穿孔史或儿童等特殊人群,建议到医院由耳鼻喉科医生清理。医生可通过耳内镜观察耳道情况,使用耵聍钩、吸引器或生理盐水冲洗等方式安全清除耳屎。糖尿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者清理耳道前需告知医生病史。
日常应避免用发卡、棉签等工具掏耳朵,洗澡后用棉球轻轻擦拭耳廓即可。若耳道进水,可将头部倾斜单脚跳促进水分流出。出现持续性耳痛、流脓、眩晕等症状,可能提示外耳道炎或中耳炎,需及时就医检查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