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有效的指征通常包括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面色及皮肤颜色改善、瞳孔变化和肢体反应等。及时识别这些指征有助于判断抢救效果,并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1、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
当患者开始出现自主呼吸动作,如胸廓起伏或口鼻有气流,同时触摸颈部可感知颈动脉搏动,提示心脏恢复有效泵血功能。此时需持续监测生命体征,避免中断抢救。
2、面色及皮肤颜色改善
有效心肺复苏后,患者口唇、甲床等部位的发绀现象减轻,皮肤由苍白或青紫逐渐转为红润。这表明外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组织氧供逐步恢复。
3、瞳孔变化和肢体反应
患者瞳孔由散大状态缩小至正常直径(2-4mm),并对光线刺激产生收缩反应。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肢体抽动、手指屈伸等自主活动,或发出呻吟声,提示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开始恢复。
进行心肺复苏时,施救者应持续观察患者反应,即使出现有效指征也不可立即停止抢救,需维持循环支持直至专业医护人员到达。抢救过程中需保持呼吸道通畅,每2分钟重新评估呼吸和脉搏情况。若患者未恢复有效循环体征,需继续按照30:2的比例实施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