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温是指人体核心温度低于正常范围,通常由环境低温暴露、疾病或药物因素引起。常见原因包括长时间处于寒冷环境、甲状腺功能减退、严重感染等,需及时干预处理。
1、环境因素
长时间暴露在寒冷潮湿环境中是失温最常见的原因。当人体产热不足以抵消散热时,体温会逐渐下降,尤其容易发生在未做好保暖措施的户外活动、冷水浸泡等情况下。伴随寒战、四肢麻木、意识模糊等症状,需立即转移至温暖环境,用干燥衣物包裹并补充热量。
2、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会降低基础代谢率,导致体温调节障碍。患者可能出现怕冷、皮肤干燥、反应迟钝等表现,需通过甲状腺功能检查确诊。治疗主要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替代药物,需定期监测激素水平调整剂量。
3、败血症
严重感染引发的全身炎症反应可能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异常,出现paradoxicalhypothermia(反常低体温)。这种情况常伴随呼吸急促、心率加快、血压下降等感染性休克表现,需立即进行血培养等检查。治疗需使用注射用头孢曲松钠、阿莫西林胶囊等抗生素控制感染,同时给予液体复苏支持。
若出现持续性体温过低(低于35℃)或伴随意识障碍,提示已进入中度以上失温状态,需紧急送医处理。日常需注意天气变化时合理着装,户外活动携带应急保温装备,慢性疾病患者应定期复查相关指标。任何不明原因的体温异常都建议尽早就诊明确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