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养生网

针灸如何调节人体气血

江一平 中医科 主任医师

江西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 三甲

针灸作为传统中医疗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阴阳、扶正祛邪、调节脏腑功能、促进气血生成等功效和作用。

1、疏通经络

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可激发经气运行,解除局部气血阻滞。当经络不畅时,气血运行受阻会导致疼痛、麻木等症状,如针刺合谷穴可缓解手部气血不畅引发的痹症。

2、调和阴阳

通过补泻手法调整机体阴阳平衡,例如阴虚火旺者取太溪穴滋阴,阳虚者灸关元穴温阳。现代研究显示针灸能双向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改善机体失衡状态。

3、扶正祛邪

针刺足三里等强壮穴可增强脾胃运化功能,提高卫外之气。对于外感病邪,针灸大椎、曲池等穴能发散表邪,促进病理产物的代谢排出。

4、调节脏腑功能

根据经络-脏腑相关理论,针刺心经神门穴可宁心安神,肝经太冲穴能疏肝理气。临床数据显示针灸可使冠心病患者心输出量增加12%-15%,改善心肌供血。

5、促进气血生成

通过刺激中脘、脾俞等穴位,可增强脾胃对水谷精微的运化。研究发现针灸能使血红蛋白含量提升8%-10%,红细胞生成素浓度增高,促进气血生化。

针灸治疗需由专业医师根据个体体质辨证选穴,采用合适的补泻手法。建议每周治疗2-3次,10次为1疗程,治疗期间避免过劳、受凉。孕妇、出血性疾病患者及皮肤破损部位应慎用此法,具体治疗方案应经中医师评估后确定。

推荐文章

推荐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