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体温低可能与保暖不足、感染、早产或低血糖等因素有关,可通过加强保暖、调节环境温度、治疗原发疾病等方式处理。具体需结合体温数值及伴随症状综合判断。
1、加强保暖
将新生儿放入预热的包被中,用温热毯包裹躯干,头部戴棉质帽减少散热。早产儿需立即转入辐射式保温台或暖箱,箱温维持在34℃左右,湿度55%-65%。避免使用热水袋直接接触皮肤,防止烫伤。
2、调节环境温度
将室温维持在24-26℃,湿度50%-60%。更换尿布或衣物时需提前预热,操作时间控制在5分钟内。监测腋温或耳温,维持体温在36.5-37.3℃之间,每小时复测直至稳定。
3、治疗原发疾病
若体温低于36℃且伴随拒奶、哭声弱等症状,需立即就医排查新生儿败血症、肺炎等感染性疾病。医生可能进行血常规、CRP检测,并根据结果使用头孢曲松钠注射液、青霉素钠注射液等抗生素治疗。低血糖者可口服10%葡萄糖溶液或静脉补液。
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寒冷刺激易引发低体温。家长需每日监测体温4-6次,发现体温低于36℃或出现皮肤花纹、呼吸急促等表现时,应及时到新生儿科就诊。避免过度保暖导致捂热综合征,维持环境温度稳定比局部加热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