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可能与慢性劳损、急性损伤、环境因素等有关,日常可通过适当运动、注意保暖、调整姿势等方法预防。若出现局部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1、慢性劳损
长期重复性动作或过度使用某些肌肉群可能导致筋膜反复受到牵拉,进而引发无菌性炎症。例如长期伏案工作、高强度运动等,容易造成腰背部、足底等部位筋膜炎。日常需注意劳逸结合,定时改变姿势。
2、急性损伤
运动时突然扭伤、跌倒撞击或肌肉拉伤等情况,可能直接导致筋膜撕裂或出血,形成局部炎症反应。急性期应遵循RICE原则(休息、冰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必要时遵医嘱使用双氯芬酸钠凝胶、洛索洛芬钠贴剂、氟比洛芬凝胶贴膏等药物。
3、环境因素
长期处于寒冷潮湿环境可能影响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筋膜组织代谢能力,从而诱发或加重炎症。冬季需做好关节部位保暖,运动后及时更换汗湿衣物,避免直接对着空调冷风吹拂。
预防筋膜炎需加强肌肉锻炼与拉伸,建议每周进行3-4次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游泳、瑜伽等。久坐人群每小时应起身活动5分钟,注意保持正确坐姿和站姿。若出现持续疼痛超过一周或伴随红肿热痛,需及时到骨科就诊,通过超声检查明确筋膜损伤程度。